欢迎访问武陟县人民政府网站!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政府文件

政府文件 您的位置: 政府文件 -- 政府文件
武政〔2014〕13号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    时间:2014年10月28日    点击量:13744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气象事业发展,构建具有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豫政〔201363号)和《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焦政文〔201310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按照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要求,坚持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放在首位,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着力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人才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协调发展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着力构建气象防灾减灾的服务体系和机制;坚持面向需求、服务引领,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气象现代化建设布局;坚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坚持统筹集约、协调发展,提升气象事业整体实力。

(三)主要目标。2020年,全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需求。气象事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市气象部门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

1、加快立体化、高覆盖、全天候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依据我县粮食高产区的特点,重点完善农业气象、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实现对重要区域主要气象灾害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性连续监测,建立部门间气象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将交通、能源、水利、林业、环保、国土等各类专业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综合观测网总体布局,综合观测整体实力处于我市领先水平。

1)科学布局,加快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在中小河流域、天气关键区、气象服务重点区等区域,加密自动雨量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建设,最终实现以重点防治区间距≤5公里、其他防治区间距10—15公里的气象监测网络。建立气象灾害移动应急调查系统,配备应急气象观测系统,提升移动气象观测系统业务服务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气象观测网建设。新建或升级改造城区自动气象站,全县自动气象站布设密度达到10公里;加快开展常规气象要素观测、温室气体观测,加强突发强降水、高温、雾、霾等气象灾害监测。

3)凸显特色,完善专业气象观测网。根据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工作要求,在原有观测设备的基础上,选择1—2个乡镇作为试点,建设1个高标准粮田提升工程示范区小气候观测站,建设1—2个经济作物、中药材、温室大棚等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新建2—3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完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业务和农业气象遥感应用业务,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与野外调查系统。建设交通安全气象观测网,在城区主干道和铁路网重要地段规划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站,开展大雾、大风、强降水、雨雪、低温冰冻、高温等主要交通气象灾害观测。

2、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气象、水利、国土、林业、环保、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间气象观测相关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气象视频会商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建设高速宽带气象信息网络,推进气象资源集中共享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县、乡两级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体制,实现技术装备保障业务的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装备保障社会化,为部门气象装备保障提供有益补充。

3、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城乡规划,制定专项保护规划,保证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将县气象局纳入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限期整改已经遭受破坏的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环境达标。

(二)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现代化

 1、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度。开展城区、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天气预报,强化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建立县级气象灾害信息监测预警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到2020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75%77%,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及以上,30天内天气过程预测准确率达到75%

  2、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以数值预报产品和多种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不断完善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系统。建立城区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业务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多渠道、全覆盖的快捷发布和气象灾害的多部门联动预警预防,增强重大活动、重大工程气象保障能力。突出防灾重点,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提高降水、灾害性天气和其他极端天气的概率预报水平。狠抓精细预报,建立预报到乡、乡乡有站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的灾前风险分析和预警预估、灾中跟踪监测诊断、灾后评估分析,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影响的监测评估体系,提高农用天气预报水平。

(三)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

1、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不断丰富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农服务、气象为城市运行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列入县政府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2、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社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结合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乡镇、办事处和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办事处气象协理员、村气象信息员、重点单位安全员的作用,加强业务培训,配置必要的装备,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3、加强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统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气象设施建设,开展全国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监测评估,促进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认证工作。提升地质、水利、交通、环境、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气象服务能力,重点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风景区旅游气象服务、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利用能力。到2015年,全县建成6个标准化地面作业点,逐步更新地面作业装备,新增3部新型火箭发射架、2部火箭发射牵引车,不断提高地面作业装备机动能力、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性能。

4、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网络。加强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媒体、通信企业和社会单位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加快推进中国气象频道在我县落地,统筹推进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创新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和时效性。到2015年,全县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达到90%以上。到2020年,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四)不断强化气象现代化支撑

1、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工作。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将气象科技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研究计划,加强县级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强对流天气预警、短期气候预测和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农业气象和卫星遥感、雷电灾害预警与防护、人工影响天气、公共气象服务等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气象科学技术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各自的人才与资源优势,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效益。

 2、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岗位设置,制定完善有利于气象服务、预报、观测等领域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和基层一线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措施。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干部纳入组织人事部门培养计划,将基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安全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参与重大业务科研和服务项目以及进修访问、学术交流、岗位练兵等途径,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3、大力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20)》,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列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依托各类科普场馆、文化场所、宣传专栏、气象台站等建设气象科普平台。积极开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气象宣传活动,推进气象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气象、发改、财政、公安、规划、国土、住建、民政、农业、林业、水利、安监、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将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气象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各乡镇、办事处,县直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完善推进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在全县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合力。发改委要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的立项、指导和督办。财政局要积极筹措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规划局要做好基层气象一流台站建设项目的选址及规划审批工作。国土局要做好气象新建扩建项目用地的报批工作。住建局、安监局要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做好项目审批等工作;交通局、电业局等要协助气象部门做好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气象局和保险机构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工作。气象局要与环保局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完善会商研判机制,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度,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发改委、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要与气象局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将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安装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要进一步健全公安局、安监局、气象局等部门紧密协作的弹药储运机制,做好人工增雨炮弹及火箭弹的运输和保管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统筹推进我县气象现代化协调发展,将气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且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长逐步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为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等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气象局要积极争取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升。

(四)抓好气象现代化项目建设。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积极谋划和争取项目。十二五期间,强力推进我县气象台站迁建项目。以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高起点、高质量、全面打造四个一流气象台站。

(五)加强气象法制和标准建设。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严格实施各项气象行政许可制度,强化气象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气象行政审批进驻行政审批大厅,纳入审批流程,参加联审联办。将气象部门纳入安全生产委员会,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准备监督检查、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预报预警统一发布、行业气象管理等社会管理。推进气象灾害等级、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防雷安全等地方气象标准建设。

(六)全面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新型事业结构,以加强气象社会管理、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业务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气象台站机构综合改革。落实好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提升基层气象机构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完善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气象服务机构,落实人员,完善政策,不断夯实基层气象服务组织基础。明确基层气象机构功能定位,规范基层气象事业基本构架,优化基层业务布局,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推进基层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201478

版权所有:武陟县人民政府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木城镇兴华路 邮政编码:454950
豫ICP备13022076号-1豫公网安备4108230241088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230001
主办单位:武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391-7289502
技术支持:商都互联(郑州佳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