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关注武陟: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时间:2025-03-07 来源:总编室

  近日,《光明日报》以“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题,对我县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发力点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文章指出,初春时节,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黄村智能化温室大棚,只见一朵朵颜色各异、像小太阳一样的非洲菊竞相绽放,香气扑鼻,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非洲菊又叫太阳花、扶郎花,是最常见的鲜切花品种之一,因其花色鲜艳、花香淡雅、形如满月,多用于婚礼庆典和开业喜事,在花卉市场属于“百搭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2022年,黄村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振兴资金新建18座温室大棚,并配备了监控、灌溉、排水等一整套先进设施,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去年,在经过外出考察和多方讨论后,黄村“两委”决定引进非洲菊种植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盛开的非洲菊,不仅为村集体创造了收益,还让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这边非洲菊令人陶醉,那边大棚桃花开满枝头,春意盎然。 走进圪垱店镇冯村穆卫华家的果树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桃树,嫩绿的枝叶在春日的映照下显得生机勃勃,粉红色的桃花竞相绽放、挂满枝头,村民们正手持鼓风机,熟练地为桃花授粉。

  据了解,今年47岁的穆卫华一直从事苗木销售,为增加经济效益,去年,他在承包的4亩土地上建起了2座温室大棚,并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卷帘保温系统和自动通风系统,尝试大棚密植桃树种植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因大棚内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与传统露天种植模式相比,这些桃子可提前20天成熟,不仅填补了市场新鲜桃子的空白,价格也会高出很多,除去大棚建设、肥料、人工等成本,预计单棚收入超2万元。

  近年来,武陟县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推动、技术扶持、强化服务,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设施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提升农户果品设施化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据统计,目前武陟县共有设施农业1042座,其中日光温室大棚71座、塑料大棚971座,主要种植西瓜、草莓等水果和黄瓜、西红柿等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