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关注武陟:“蛋鸭笼养”拓宽致富路

时间:2024-11-08 来源:总编室

  近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河南武陟:‘蛋鸭笼养’拓宽致富路”为题,对我县大力推广蛋鸭笼养新模式,推动蛋鸭养殖向绿色化转型、高效化发展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文章指出,走进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三阳乡的河南日星鸭业有限公司蛋鸭生态养殖基地,只见9栋智能化鸭舍整齐划一,连成一片,每栋鸭舍内4条庞大的复合生产线分列其中,每条生产线分为上下4层,每层都安装有供水、添料等自动化设备,所有的养殖环节都在电脑的操控下有序运行,9万只蛋鸭就住在这样的“楼上楼下”。

  据了解,与传统的平面养殖相比,蛋鸭笼养具有节约养殖面积、不污染河流水源、成活率高、产蛋期长、破蛋脏蛋率低、无药物残留等优点,由于采用自动化的养殖模式,1万只鸭子只需配备一名“鸭管家”,就可轻松完成整个养殖流程。

  这样智能化、规模化的蛋鸭生态养殖项目是武陟县三阳乡去年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300亩,一期工程已建成智能化鸭舍9栋,安装了各类自动化设备,实现饲喂、饮水、清粪、收蛋、控温等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明年年底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将建成存栏50万只规模的标准化笼养蛋鸭场和配套鸭蛋加工基地,实现年生产无抗生素高品质鸭蛋1300万公斤,日加工鸭蛋50万枚,年产值预计达1.5亿元。

  为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多年来,该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对蛋鸭生态养殖的品种、饲料配比、环境控制、废物处理等方面进行潜心研究,尤其是针对蛋鸭养殖的关键环节蛋黄,他们突破常规,进行技术创新,可自主调控蛋黄比例,此举开创了行业先河。目前,该公司鸭蛋年总产量182万公斤,产蛋率达96%,年总产值实现15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公司建设的沼气池实现了鸭粪自流入池,产出的沼气用于农户做饭、照明、洗浴,产生的沼液、沼渣用于果树施肥,初步形成了“饲料——鸭业生产——鸭粪——沼气(沼液、沼渣)——果树”的生态种养模式,有效解决了鸭粪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近年来,武陟县家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蛋鸭存栏27.06万只,鸭蛋年总产量0.15万吨,规模以上养殖场(户)38家。下步,该县将大力推广蛋鸭笼养模式,真正让养殖户实现养得好、收入高、富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