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湿度大,食品、水源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引发肠道疾病、食源性致病菌传染等问题。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引导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特发布以下汛期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汛期江河湖泊水和井水极易被污染,应做到不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洪水;不使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清洗食品原料、瓜果、蔬菜和餐具;不食用洪水、雨水浸泡过的食品。若遇紧急情况,也应对井水等易被污染的生水进行消毒、烧开后方可饮用。尽量喝开水或瓶装水,使用清洁的水清洗食品原料,杜绝水污染。 暴雨可能导致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受到影响。如农作物霉变、牲畜疫病等,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农药、兽药、鼠药、化工废物、重金属等)污染,食用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引发腹泻、痢疾等,甚至导致传染性疾病流行。 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和消费者务必注意:不要用被雨水淹没、浸泡或已经发霉变质的谷物或其他食物原料加工、生产、制作食品。不出售、不购买、不食用被雨水浸泡的预包装加工食品。选购食物看好标签,到正规超市购买食品,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不购买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 汛期潮热的环境极易滋生细菌,尽量不要一次采购和储存大量食材,避免长时间储存造成食物腐烂变质。特别是大米和花生,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产生较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确保食材的新鲜程度,不盲目囤物,尽量做到随吃随买。短期存放食物应注意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不要食用。尽量不要食用剩饭剩菜,如不可避免,应及时分类冷藏保存,再次食用时务必彻底加热。 要及时清除室内外垃圾、积水,防止蚊蝇孽生,保证环境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接触过雨水后要洗手。刀、板和盛装熟食品的容器,尤其是雨水浸泡过的餐饮具,要清洗消毒,并用开水烫或蒸煮等方式消毒杀菌。此外,要注意科学饮食,荤素搭配、蔬果兼顾,特别要保证孕妇、少年儿童及老年人的营养摄入。此外,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食材应进行充分清洗、浸泡或削皮处理,必要时可进行消毒。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存放,少吃冷荤类菜肴,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 尽量减少参加大型聚餐活动,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及时就诊。在消费过程中若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就诊并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