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陟县人民政府网站!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政府文件

政府文件 您的位置: 政府文件 -- 政府文件
​武政〔2022〕1号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    时间:2022年02月04日    点击量:30067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武政〔20221


武陟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的意见》(豫政〔202041号)和《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焦政〔202120号)要求,加快推进气象强县建设,助力武陟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趋利避害并举,持续优化气象事业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陟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加开放、人民满意的气象现代化,气象强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气象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气象保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市领先,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成效显著。天空地一体化精密气象监测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无缝隙智能化的精准气象预报预警重点区域全覆盖,暴雨等预报准确率比十三五时期提高5%;高质量智慧型精细气象服务重点领域全覆盖,预警信息发布至村、户、人;多渠道、多功能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全覆盖;应用型开放式科技创新对气象现代化贡献率明显提升,气象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到2035年,全面建成气象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气象强县。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气象业务建设,夯实气象强县发展基础

1.提升气象监测精密度。发展综合、智能、协同观测业务。科学规划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设中小河流(河道)、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等关键部位气象防灾减灾观测系统。建设黄(沁)河湿地保护区等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和城市智能气象观测系统。升级气象移动应急保障系统。完善农业、交通、能源、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提升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分析应用水平。提高气象观测装备保障能力。强化气象探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社会化气象观测应用。

责任单位:气象局、财政局、发改委、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武陟分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文广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实施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建设,提升数值预报产品应用能力,发展本地特色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提高气象预报精准化水平。建立高影响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一体化业务系统,提高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水平,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以上。加强10—45天预测能力建设,提高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气象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

3.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度。加快建立武陟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强化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旅、交通运输、河务等部门预警信息共享,健全重大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开展基于新基建的智慧气象服务工作。加强新闻媒体、融媒体、通信运营企业与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及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增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效果。大力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产业。

责任单位:气象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住建局、文广旅局、交通运输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河务一局、河务二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铁塔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提升气象信息化水平。升级气象通信网络,构建5G+应用场景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利用全市沁河流域气象、水文数据中心,实现区域信息共享、智能研判、视频会商。完善气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气象网络监控系统及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责任单位:气象局、科工局、河务一局、河务二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铁塔公司

5.加快气象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常规气象观测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等站网设施。

责任单位:气象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

(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风险

1.加强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新型城市精细气象服务。建设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完成暴雨强度公式修编。开展极端天气对供水、供电、供暖、供气、交通等安全运行的影响评估工作,构建城市安全运行智能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建立风险预警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城市街区通风影响评估工作,完成通风廊道规划设计。加强区域性建设、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升重大活动、重大工程气象保障水平。

责任单位:气象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健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纳入乡镇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强农村高风险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分乡镇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业务,提高预警发布的针对性。融入铁塔智慧乡镇建设。推动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为乡村治理提供有效支撑。完成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示范乡镇、社区创建。将气象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责任单位:气象局、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教体局、铁塔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加强重点区域、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区划工作,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中小河流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完善公路、铁路等交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完善旅游气象服务系统,推进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健全防雷安全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防雷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单位:气象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文广旅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

(三)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服务绿色武陟建设

1.提升生态文明气象支撑保障能力。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点区域建设符合管控要求的生态气象保障示范工程。开展地方生态审计和生态质量气象评估工作。开展气候标志等生态评价服务,助力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推进天然氧吧、特色气候小镇等建设。加强气候承载力监测分析评价和风险预警工作。建设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监测、评价和预报系统,开展风电场和光伏发电选址、评估和运行等深层次气象保障服务。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建立绿色GDP气象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责任单位: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武陟分局、文广旅局、自然资源局等

2.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气象保障能力。健全大气边界层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巩固基于气象条件的科学精准治污成果,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推进第三方大气污染防治效益评估工作。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改善空气质量。

责任单位: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武陟分局、应急管理局

3.提升黄(沁)河治理基础支撑能力。联合开展黄(沁)河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生态保护和修复气象评价工作。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测业务,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区域性气象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黄(沁)河防汛抗旱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联合开展流域空中云水资源分析评估及重大水文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和评估工作。推进黄河流域气象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

责任单位:气象局、水利局、河务一局、河务二局

(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强化乡村振兴气象保障

1.增强粮食生产气象保障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提升工程,加密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开展主要农作物农用天气预报精细化服务,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水平。联合开展小麦、玉米良种繁育气候适应性研究和评估工作。建立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机制,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

责任单位:气象局、农业农村局,各保险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做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县域特色系列气象服务品牌,开展四大怀药、武陟大米、花生、设施农业、林果业、规模养殖业等系列化气象服务。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工作,打造气候好产品等系列国家气候标志品牌。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旅游、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

责任单位: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畜牧中心

(五)加强作业能力建设,推进人影工作高质量发展

1.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水平。补充构建天基、空基、地基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推进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多渠道、多功能、立体化作业能力。建立智能精准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和安全管理平台。

责任单位:气象局、发改委、财政局

2.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地面作业能力和作业指挥能力。围绕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应急保障等,科学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作用。

责任单位:气象局、发改委、财政局

3.健全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完善人员队伍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健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完善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强化人影作业装备和弹药的购销、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保障属地责任,制定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责任单位:气象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

(六)创新协同融合发展,强化气象强县建设支撑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建立重点专项支持气象科学研究,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生态气象、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纳入县科技研发计划。利用地方资源,支持气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建设纳入地方人才工程。

责任单位:组织部、财政局、科工局、人社局、气象局

2.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台站提质行动,完善功能设施,建设美丽气象台站。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繁育种、四大怀药等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示范县。

责任单位: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优势,完善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细化政策措施,突出解决气象发展规划、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问题,确保任务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武陟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县级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气象事业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通知》(豫财农〔20156号)要求,为推进气象强县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强化开放融合。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气象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气象核心业务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县市合作共促气象强县建设,强化气象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工业、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能源、教育、旅游等方面融合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四)强化法治保障。完善与气象强县建设相适应的气象法治体系。实施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做好气象行业服务与监管工作。推进气象领域执法事项逐步纳入全县综合执法范围。

(五)强化督导检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完善情况通报制度等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到位,高质量完成气象强县建设。

 


相关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武政〔2022〕1号)政策解读


版权所有:武陟县人民政府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木城镇兴华路 邮政编码:454950
豫ICP备13022076号-1豫公网安备4108230241088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230001
主办单位:武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391-7289502
技术支持:商都互联(郑州佳豪科技有限公司)